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成渝一体化中部“双城经济圈”的瓶颈亟待突破

2020-01-08 15:0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1月6日,四川省委、重庆市委分别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模式。

背景是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高品质生活的宜居之地,促进高品质发展”。

21世纪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有效解决成渝这两个西部核心经济城市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体化发展的瓶颈。预计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三个“十年”期间,成渝城市群将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海湾地区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全国”城市群。来自

高质量发展的西部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指出,在中央政府做出上述部署后,四川和重庆的许多政府部门都做出了积极回应。

四川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提议积极加强与重庆的对接。按照“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优质生活场所、推进优质发展”的目标定位,规划实施一系列支撑和引领重大项目,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全面推进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实施。

重庆方面表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西部地区优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的战略高地,充分体现了对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高度重视,也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新模式形成的有力支撑。

此外,包括内江、广安、泸州、荣昌、潼南等四川省地区,都举行了“成渝双城经济圈”专题讨论。话题大致相同。他们都讨论了如何抓住机遇,争取更大的城市发展机会。成渝城市群已进入以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即依托中心城区建设大都市圈,带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艺声在《21世纪经济先驱报》上告诉记者。

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主任邱东阳在《21世纪经济先驱报》上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是对成渝城市群未来建设方向的经济学解释,即成都经济圈和重庆经济圈将共同支持城市群的发展。

关于“成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要求,邱东阳认为,这是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后成渝城市群的新定位,即通过把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高质量生活的宜居地,推动成渝城市群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西部极。

罗玲,四川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在《21世纪经济先驱报》上告诉记者,成都-重庆的概念

仍需解决中部塌陷问题

《21世纪经济先驱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过去成都和重庆之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合作,两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在过去,成都和重庆之间竞争的关键是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的问题一位专家说,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议下,这两个城市得到了同等的重视。

成都经济圈和重庆经济圈包括哪些城市?

罗玲说成都经济圈应该首先是一个“1 3”结构,即“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即与成都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主要城市形成紧密的联系。从目前的综合交通模式来看,成都也正在建设一个小时通勤圈,所以成都经济圈可以更大,应该包括绵阳、乐山、雅安等地。

重庆经济圈以主城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重庆西部城市,如永川、潼南。依托成都经济圈影响力的东扩和重庆经济圈的西扩,促进中部城市的经济发展,最终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发展中最大的短板是“中心崩溃”问题,即成渝中心区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低,竞争力弱。对此,罗玲认为,在成渝经济圈的中间应该有一个次级经济圈。

罗玲说解决“中央崩溃”问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成都经济圈和重庆经济圈能否成功构建,能否在区域均衡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建议在川渝边境地区建立跨行政经济合作区,即“川西经济圈”,赋予四川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作为成渝城市群第三经济圈的职能和权限。最终,成渝城市群将形成两大经济圈和一个中等经济圈,相互作用,促进城市群发展罗玲解释说,中国在这方面有一个成功的经验,那就是南京都市圈(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它是一个跨省(江苏-安徽)的都市圈,由“宁镇、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三个梯队组成,总面积63,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984,000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342,545万元。

“因此,我建议川渝今后应加强对南京都市圈的研究,以解决该地区的‘中央塌陷’问题。”罗玲说道。

21世纪经济先驱报记者了解到,早在成渝城市群,就有一些相关的想法。位于城市群中部的四川省内江市和自贡市,在2018年签署《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后,提出共同建立“自贡内江新区”。其核心区域的产业布局由两个城市共同管理,其余区域作为共同管理区域,但四川省的审批仍在进行中。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