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预防”与“守护”——中国“流行”线员工群体形象

2020-04-17 17:15  来源:南昌新闻网

新华社4月16日从沈阳报道:“保卫”和“保卫”中国——名工人的“防疫”线

新华社记者、丁

体温测量、人员检查、物质支持.在疫情期间,辽宁省沈阳市的警察和机场工作人员忠诚地在全国面前筑起了“防疫”大坝。

“第一次”和“多次”

“一名乘客刚刚发高烧,体温正常,可以出院了。请准备好接受检查。”回忆起1月28日第一次通过对讲机报告的情景,沈阳边防检查站的警察李敏镐仍然记得自己的心跳加快了。

在防疫和控制期间,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和海关检疫联合检查特殊旅客。科学、高效、严格的工作将旅客分流隔离控制时间缩短了6个多小时。

“乘客的健康状况不得而知,每个人对病毒的传染性只有初步的了解。冲上去需要勇气。”刘教导员回忆说,的声音在他的耳朵里,当他短暂的犹豫谁将承担第一个检查任务。

“我是党员,我会的!”

说着,李敏镐迅速走到休息室门口,整齐地穿上防护服。“我在等待的时候多疑了。当我看到游客到来时,我立刻冷静下来,脑子里只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流程。”

检查完成后,站在消毒雾中的李敏镐松了一口气。直到这时,他才注意到汗水太多,以至于他的头皮发痒,他的护目镜被水汽覆盖。

自那以后,李敏镐多次承担特殊旅客检查工作。"像我一样,每个人都有第一次,也有很多次."

“自海外疫情防控开始以来,我们已筛选出13万多条出入境数据,并向海关、卫生安全委员会和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推送了2万多条关键目标信息。”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防检查处处长朱说。

“白天”和“夜晚”

4月14日中午12点,随着舱门缓缓打开,辽宁机场集团沈阳机场应急救援中心急救站站长孟静戴上全套防护装备,进入机舱,测量进港旅客的体温。

自1月22日起,紧急救援中心负责桃仙机场航班的登机和离机,以及出入境旅客的登机和离机。总入住温度已经超过980次,超过9500人接受了检查。

近三个月来,他们日以继夜地登机、测量体温、下飞机。

"最多一天42次登机"紧急救援中心主任张慧君说,3月27日,共有42架飞机的576名乘客接受了检查。温度测量从9点开始,到午夜结束。信息输入完成的第二天将近凌晨4点。

在高强度的防控工作背后,没有人抱怨,只有忙乱:“我是医生,这是我的职责”和“国有企业的员工应该有责任”.

据统计,自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应急救援中心急救站的工作人员已经进行了53万多次入站和126万次出站温度测量。航站楼内设置了15个测温点,4763人值班。

“抢第一、守第一、守辽沈出入境口岸是机场防疫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应急救援中心党支部书记张道宽说。

“等待”和“正在等待”

“每个人都可以放心,有足够的卫生材料储备。必须注意个人防护。做常规工作时,别忘了洗手!”4月15日,沈阳边防检查站的警察刚刚到达执勤现场。负责物质安全的警察李小可在摘掉口罩和酒精洗手液时大声告诉他们。

作为党员服务队的一员,保证一线卫生用品的值班是李小可的任务。“我的同事在前线确保港口的安全,我会在他们身后等他们。”

杀虫的比例

从早期的资源短缺到现在的全面保障,保持警察的健康一直是李小可心中的一根紧箍咒。“经常有个人团体向我们捐赠卫生材料。我们保卫国家,他们保卫我们,来自各行各业的一线警察的关怀让我们感到温暖。”

在检查了现场的杀人工作后,李小可匆匆赶回了车站。“另一批捐赠物资正在运送中,所以我必须提前做好交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