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谁的焦虑被花哨的“教育实验”击中

2019-12-24 16:43  来源:南昌新闻网

11岁的“裸奔哥哥”大学毕业,郑元杰为儿子的家人开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孙楠搬去让女儿专攻中文.

Fancy《教育实验》触及了3岁在雪中裸奔、4岁独自航行、5岁驾驶飞机、6岁写自传、7岁徒步穿越罗布泊、9岁小学毕业的焦虑.在“鹰爸”何烈生的教育计划下,儿子何一德实现了“风暴成长”。近日,11岁的“裸奔者”何一德(He Yide)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独自完成了大专学业,并通过了18次考试,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再次将父子公之于众。

之前有“虎妈”,之后有“鹰爸”。记者粗略地清点了一下。不走寻常路并敢于尝试各种“教育实验”的父母并不孤单。众所周知的故事包括:歌手孙楠的家人从北京搬到徐州,允许女儿在全日制培训机构学习中文;童话作家郑元杰为他的儿子编写了教材和课程,让他在家里自学成才.

一路上,这些父母和孩子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但他们也受到了争议和质疑。与统一、规范、循序渐进的学校教育相比,这种因材施教的“花式教育”更适合孩子的成长吗?“虎妈”和“鹰爸”成功的教育,真的是社会期望的教育成功吗?

定制教育真的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吗?

2012年除夕夜,纽约零下10摄氏度的天气里,一个只穿短裤的三岁男孩在雪中奔跑。他一路蜷缩着,流着泪对正在拍摄的父亲说:"爸爸,你给妈妈打电话。"这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何烈生因此获得了“鹰爸爸”的称号。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他,他总是坚持他的“极限教育”。他曾经这样解释过自己教育的初衷:他的儿子出生在4公斤以下,被医生诊断为“疑似脑瘫”,因为他因早产而患有各种主要疾病的并发症。为了让孩子们通过锻炼获得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他用自己的方法让孩子们“吃苦”。

对此,许多家长表示“鹰爸”有值得称道的勇气,但他们对“裸兄”感到遗憾:“这种父亲的教育方法有点残忍,童年应该做童年应该做的事,拔苗助长会让孩子损失更多。”“培养孩子有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有选择的话,我想像大多数人一样,期待孩子们快乐地成长,享受生活,不着急也不鲁莽,努力做自己。”

当然,有些人表达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道路,在不影响成长和生活的情况下,这样的操作没有什么错。”“学校教育并不完美,鹰爸爸也没什么不好……”在美国,大约有200万家庭选择在家上学。近年来,中国许多家长也选择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孩子不适合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学习,所以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民间“教育实验”,根据他们的才能来教学生。

童话大王郑元杰的教育方式更像是一个“比较实验”。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跟随父亲在家接受私立学校式的“定制教育”:郑元杰为儿子编写教材。家里的一个房间被改成了教室。国旗挂在家里,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但是女儿郑雅菲通过学校教育已经成为超级学生恶霸。

个性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或迎合“父母的期望”

“应试教育脱离现实,学习无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有很多内容是儿子在成为企业家的过程中不能使用的,而自学课程非常专业,也更适合。“谈到教育理念,“鹰爸爸”何烈生说。

与传统教育相比,父母为孩子设计的个性化教育真的更适合孩子成长吗?赵楚

根据中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在家学习的儿童不受法律保护楚赵辉说,教育应该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如果父母盲目地要求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定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成长的其他方面,这实际上是一种促进。

一些教育专家还说,在家里选择个性化教育也是一个先决条件。例如,美国各州要求选择孩子回家上学的父母让他们两个或其中一个有资格当老师。在家上学的孩子也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州教育委员会将评估家庭学校课程的质量。如果他们不能满足要求,孩子们必须返回学校。

上海长宁区绿源小学校长王静认为,儿童教育应该保持“成长规律”的底线。无论采用何种训练方法,都应符合不同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父母的功利主义教育观不能强加给孩子,否则不值得提倡,更值得效仿。

11岁大学毕业是教育的成功吗?

“将来,我想成为一名企业家,现在我必须为这个目标做准备。”被按下“人生快速前进键”的何一德讲述了他父亲成功目标的真相。为此,“鹰爸爸”邀请私人教师指导何一德上《消费心理学》 《企业管理概论》 《商务交流》等大学课程。接下来,“鹰爸爸”计划让他的儿子获得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何一德喃喃自语:“爸爸说他14岁以后就不再关心我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听到何一德的“成功”,一些想让孩子成功的父母似乎已经改变了主意,纷纷效仿。只是,11岁大学毕业,教育成功了吗?长久以来,“裸男”真的是起跑线上的赢家吗?

谭建琪,上海江宁学校政治宗教主任,高中高年级老师,曾经教过一个“神童”。由于他的优异成绩,这个孩子在小学和初中不断进步,14岁时被一所著名的大学录取。"但是我知道他不快乐,也没有同伴."给谭建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次下课,这个“神童”都会悄悄地跑回小学教室门口来回看。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只有这个小学班的两个同学真正把他当成了朋友。“说到朋友,孩子脸上的笑容特别灿烂,这是100分所不能交换的幸福和快乐。”

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丙奇直言不讳地说,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文凭,而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教育经历,尤其是基础教育。通过自我检查快速获得大学和本科文凭与其说是成功,不如说是速成课程。走捷径显示出充分的焦虑和效用。

王静还说,孩子的成功从来不仅仅取决于学历。也许知识灌输可以很快完成,但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不能突飞猛进。

面对记者,被贴上“成功”标签的何一德说:“如果我没有在生活中学习,我会喜欢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有研究,那几乎是一样的。以前,我不太喜欢我父亲的教育,也不太理解。现在我已经适应了这种节奏,我感觉很好,接受了这种方式。”

在互联网上,父母的信息可能更值得人们思考:“一个人的生活有几个部分,童年天真、童年乐趣、在学校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和生活以及晚年的满足感。这些都与年龄密切相关。生命是短暂的还是漫长的。父母有可能迫使孩子的道德、智力和身体健全,但没有必要让他半辈子过完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