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甚至许多人文作品都是按照人们编写的程序“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能与具有法律意义的作品相比吗?他们能得到同等保护吗?
人工智能的“维权之路”
2017年5月,人工智能“萧冰”《阳光失了玻璃窗》诗集出版。2018年11月,克里斯蒂拍卖行以近50万美元拍卖了人工智能创作的《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画作.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新闻写作、图片生成、视频和音乐创作等诸多领域,谷歌、微软、腾讯、阿里等公司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广泛分布。
人工智能创作正在上升,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人工智能创作受版权法保护吗?人工智能产生侵权纠纷时,法律责任应如何划分?对此,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创作的法律地位需要澄清,法律应对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保护做出正确回应。
争议:人工智能创作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吗?
人工智能创作是否受版权法保护的问题在业界颇有争议。有人认为中国的版权法保护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技术,不是一个民事主体,它的创造自然不能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人工智能创造在法律意义上甚至不能被称为“作品”。北京闻仲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著作权法中提到的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具有原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然而,人工智能的创建只需要操作员键入关键词等。并且内部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相关内容,这不能反映原始的智力活动过程。
有些人还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的阶段。人工智能的创建过程通常是直接参与的,甚至是由人主导的。其创作应被视为人类的创作成果,并应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丛立贤,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教授,认为当人工智能被用作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的创造性工具时,人工智能产生的内容是原创的、可复制的意识形态表达,如人工智能产生的诗歌等文学表达。此类生成的内容应被视为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因为它是人类参与创作的结果。
对此,腾讯研究所版权研究中心秘书长田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人工智能的创造本质上是“在事物的伪装下”创造人。我们常见的人工智能自动创作,如智能诗歌写作、金融和体育新闻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和算法。可以说,数据是“源头活水”,算法是“机械臂”,但人类是创造的“大脑和灵魂”。
签名:谁应该拥有人工智能创作?
作品上的签名涉及作者身份的识别、版权的归属和权利的保护。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但对于人工智能的创作来说,人工智能本身、人工智能设计者、开发者、投资者、管理者和实际控制者都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人工智能创作应该如何签名呢?
腾讯新闻经常利用其梦想家的发展发布带有显著标志“腾讯机器人梦想家”的新闻稿。田晓军表示,这种签约方式清楚地表明,梦想家是由腾讯主持的,文章是代表腾讯的意愿撰写的,并对其负责。
与腾讯的书写机器人不同,百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开放的技术手段,明确表示“结果将由用户自己控制”。平台不对用户发布和复制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承担任何法律和连带责任”。
未经特别约定,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者享有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即版权属于整体知识产权所有者。丛立贤表示,当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与物权或控制权分离时,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属于控制器。例如,如果个人用户基于合法手段获得作品并使用arti创建
隐患和机遇并存。人工智能创造法保护人工智能未来的创造行为,人工智能严重依赖于数据源。智能写作除了自身的数据内容外,一旦涉及到他人数据库和网站数据的获取和使用,很容易引发侵权纠纷。例如,前一部热门电视剧《锦绣未央》的作者秦简被指控使用“写作软件”剽窃了219部作品。经过两年多的权利保护,12名作家赢得了《锦绣未央》剽窃案。
人工智能在创建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各种可识别的数据和信息材料,例如在创建过程中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数据或数据库会导致侵权问题。
对此,李伟民表示,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个人创造的工具和手段,个人将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在自我创作过程中犯有剽窃、剽窃等侵权行为,个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侵权作品”,人工智能的实际管理者和投资者应根据个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作品创作和侵权行为实施中所起的作用承担责任。
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举行听证会,审理中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案件。北京电影律师事务所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一案充分利用了该事务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分析报告内容。最终,北京电影律师事务所获得了1560元的奖励。
目前,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已经将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纳入版权法保护范围,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制定新的规则。田晓军表示,中国的著作权法正在进行第三次修订,我相信我们今后会对人工智能创作的著作权保护做出正确的回应。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继续推动经济转型,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关于人工智能创造的未来,李伟民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法律的发展,民事主体不断扩大,从自然人到法人,再到其他无生命的主体,从而确立了人工智能民事主体的未来地位。
Link
由微软的“小冰”于2017年5月19日推出,北京湛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的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于1949年北京创意学院媒体产业园正式发行。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小冰》以诗歌的形式通过10章讲述了她人类的情感,如孤独、悲伤、期待和快乐。三天前,在微软举行的关于“人工智能创造”的媒体交流会议上,微软官员宣布,人工智能机器人“萧冰”已经具备创造人工智能的能力,并邀请在场的媒体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萧冰阅读图片和创作现代诗歌的功能。
自1920年以来,微软的《小冰》向519位中国现代诗人学习。在学习了10,000次(微软正式称之为迭代)成千上万首诗歌后,“小冰”获得了现代诗歌的创造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偏好和写作技巧。
据悉,微软的“小冰(Little Ice)团队部署在四个国家,在14个平台上与用户互动,包括中国大陆的微信、QQ和微博、美国的脸书信使和日本的LINE。除了上述第三方平台之外,微软的“小冰”(Little Ice)也已经完全内置于中国版的视窗10操作系统中。根据微软发布的官方数据,就用户数量、活动和交互流量而言,微软的“小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话式人工智能产品。截至2017年4月,微软的“小冰”(Little Ice)拥有超过1亿用户,累计通话量超过300亿,平均单轮通话次数(CPS)为23次。
在创作(内涵创作)方面,微软的“小冰”(Little Ice)采用了基于情感计算框架的创作模式,可以普遍完成诗歌、歌词和财务评论的创作。它的原创性超过83%。这些是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次突破。
2018年11月,克里斯蒂拍卖行以近50万美元拍卖了这幅人工智能画作《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拍卖前,拍卖行
照片中的埃德蒙是一个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角色。这幅画是由一个“明显的”团队创作的。团队成员画家皮埃尔·福泰尔(Pierre Fautrel)表示,他首先将14世纪至20世纪创作的15,000幅肖像导入电脑软件,该软件使用谷歌研究员伊恩·古德费勒(Ian Goodfellow)开发的算法来“理解肖像的规则”。然后,软件自动生成一批新的肖像,其中《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是其中之一。此外,它还挑选了另外10幅肖像,并将它们命名为“贝拉米家族”。
克里斯蒂的印刷和复制主管理查德·劳埃德说服了“明显的”团体拍卖这些画。劳埃德说,人工智能绘画的首次拍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分水岭或转折点。”无论是定义创作者还是版权所有者,他认为“这是人工智能艺术的开始”。(李孟新、苏广田、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