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当我长大后我会成为你——两代医生的道路和心灵

2020-01-09 11:24  来源:南昌新闻网

当我长大后,我将成为你们——两代医生的医疗路径和心态

新华社沈阳1月8日电。当我长大后,我将成为你们——两代医生的医疗路径和心态

新华社记者李煜、杰克、余亚彤

整洁的绿色手术服、五颜六色的手术帽,以及谭文飞对面穿着标准医疗服装的记者。近日,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师撰写的《给父亲的一封信》首次以中文在官方网站上被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

“向伟大的医生致敬,感谢两代人的坚持不懈”;“医生的价值不应只在受伤时才被重视”;“谢谢你成为医生,谢谢你父亲让你行医”……这封深情的信很快在网上流行起来,成千上万的网民被两代医生的坚持和奉献所感动。

1970年,一群65名大连医科大学毕业生踏上了前往贵州织金的旅程。他们积极响应帮助这座陌生城市的号召。1977年,一个年轻人去毕节大方县双山医院当外科医生。这是谭方伦,谭文飞的父亲。

就像他在贵州待了11年的父亲一样,谭文飞在2016年向新疆申请援助。

新疆塔城老风口地区的风速是世界上最高的。“强风把牲畜从牧区吹到了国外。飞机根本不能飞进来。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居民在患有急性疾病时是无助的。”谭文飞说。

谭文飞的到来提高了当地医疗团队的水平,改变了当地“病入膏肓”的居民的状况。78岁和26岁的婴儿顺利地通过了他手中的麻醉。

2016年8月,谭文飞带领塔城区人民医院麻醉组完成了塔城区第一次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缓解3岁儿童术后疼痛。"看到这孩子又跑了,我非常自豪。"谭文飞说,“那一刻,我明白了我的父亲。”

父子之间的默契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白天进行手术,晚上进行科学研究,我父亲总是带着厚厚的疾病记录回家,手术总是没完没了。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医院的急诊室就在我家对面,我总能听到对面喊着“谭医生,我在急诊室”。那时,我拒绝了医生的职业。”谭文飞说。

高考时,决心“坚决不学医”的谭文飞主要申请建筑学专业,只申请大连医科大学“垫底”。“结果……”谭文飞摊摊手,正如他信所写,“没有人能抗拒安排的命运”,他终于学医了。

年轻的叛逆和对学医的抗拒,谭文飞很少回家上大学。“我每次都匆匆离开。有一次,我父亲把我赶出去,告诉我在学校好好吃饭。我答应过不回头。我骑了很长一段路。当我回头看时,我看见我父亲穿着一件大衣,仍然在寒风中看着我,眼泪掉了下来。”

1998年父亲去世时,谭文飞“一夜之间长大”。“外科医生离不开麻醉师。麻醉是有风险的,没有人愿意这样做。你是我的儿子。我希望你能勇敢地承担这个沉重的负担。”想起父亲临终时的诚挚话语,他成了麻醉师。"后来,我发现麻醉,像电影和绘画一样,有独特的艺术性."谭文飞说,“很多人认为麻醉是给病人‘打针’。事实上,麻醉师应该彻底研究各种药物和方法。最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是在手术期间给予的。手术后,病人对没有疼痛感到惊讶,不相信手术已经完成。这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谭文飞说。

与他父亲那一代人不同,谭文飞很高兴自己赶上了“好日子”。“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麻醉技术发展迅速。中国的许多麻醉设备和技术几乎和欧美一样好甚至更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麻醉科团队也为年轻医生创造了最好的环境